part 05:
有点啰嗦了,下边我们进入前端职场晋升环节,这个我其实也比较有发言权,我面试的单位大大小小也有10几家了,在公司参与晋升也有3,4次,帮助团队程序员晋升培训和ppt review也有好几年了,最近也进场参加公司内部的职级评审工作,当然现在评审的不仅仅包括前端,也开始包括后端开发,数据推荐搜索等其他技术岗位了。
我相信在这一章里,能够帮助大家看透,看明白到底什么是职级晋升,晋升的策略以及原则,还有如何增加通过率的方法。
我总结了个5个点来进行说明,述职技巧,述职材料的通用组织结构,答疑技巧,评审标准以及评委视角,当然这都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哈,大家选择性参考。
首先说一下述职的技巧部分:
首先述职的时间,有些高级岗位是在30-40分钟,有些初中级岗位可能是在10-15分钟,这个不同规定不一样,但是大体上的原则都是越重要的岗位给你的述职时间就越多。
然后是演讲技巧,对于演讲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你的气场,尤其是技术岗位的述职者,一定要非常有自信的展示自己的材料和工作成果,如果自己都磕磕巴巴,说不明白自己要说的,这个是最要命的,我遇到不止一个工程师,明明是高级水平,就因为最笨,导致评不上。非常吃亏。
这里提几个建议,如果你是teamleader,一定要定期锻炼大家在公开场合说话的机会,组内的分享和沟通,项目协调等安排每一个开发都参与进来,轮流有机会尝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甚至包括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的胆量。
不是危言耸听,很多程序员这一关的能力差到令人发指。。
还有就是演讲前,一定要做逐字稿,非常重要的述职,需要自己提前一到两周做试演练,找组内,组外的人来进行预演评审,自己在家对着镜子练。我就遇到过不负责的teamleader,在开始评审2天告诉大家要准备ppt进行述职,大家只有周末准备的时间,周一来了,练也没练就去评,能评过就见鬼了。适当的包装和演讲练习非常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选题方面,也有技巧,选择的项目一定要是能够代表你技术实力的项目,如果当前公司的项目不够高大上,说自己业余的开源项目也不是不可以,甚至说上一家公司的项目也是可以的。
准备的时候,一定要对项目的技术难点,攻关难点,行业标准,你选择这个方案的理由,竞标过程,一一说明,通过流程图或者脑图来进行讲解,做到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都能通俗易懂又觉得技术深度够。(评委可能跨专业,甚至是测试,甚至是hr)。
选题一定要说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罗列开源组件,或者直接上code review,虽然有时候偶尔的code review有加分作用,但是千万不要通篇的code review,听起来评委非常累,还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然后我说一下一般的通用述职组织结构和格式:
1,述职人的部门和要晋升或者评选的职级。 2,个人介绍,包括职业履历,技术能力的概括,业界内外的影响力,甚至一些出彩项目的罗列,总之就像面试一样的介绍自己,拿最出彩的说,不要谦虚,不要说什么我是新入职的,我是什么职场新人,我工作时间不久,什么掌握的不是特别熟练,要不别说,要说就说自己的过人之处,切记切记。 3,主要项目介绍。
一般是2-3个人项目的介绍,每个项目应该包含简单的项目背景,技术栈,团队组成,是否跨部门,项目相关的数据,你在项目的角色,你的作用,突出你自己,然后开始进行你自己所负责部分的技术讲解。
一般讲解都是需要配图辅助的,uml或者脑图或者流程图最佳,如果是说架构,就把架构抽象出来画清楚每一部分的关系,如果是说代码,一定要把类的生命周期,初始化过程,核心方法,调用以及API等关键特性点用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如果说组件或者自动化工程化,性能优化的,一定要把数据,结果,前后方案对比,优缺点分析明白,而且一定要有竞品分析。
最后总结和QA,不要说什么展望未来一类的废话,直接抓重点,我除了以上的项目,个人的能力之外,我还有其他什么软素质,比如跨部门协作,比如参加过什么技术攻关,创新大赛,内外部技术交流分享,得过什么公司的奖,拿过什么个人奖金,团队奖金,或者专利等,总之总结部分是让你说自己的其他除了项目外的能展示你软实力和素质的环节,而不是说什么未来规划和甚至个人缺点什么的。不加分只能扣分。
再然后说一下答疑技巧:
为什么我们要提前写逐字稿呢,因为有时候评委可能会打断你,质疑你,甚至问你部分项目的数据或者一些技术概念问题,为什么这么选型问题不那样选型等各种问题。
所以写逐字稿的作用就是避免在被别人打断的时候,自己的思路被打断,虽然有ppt,但是有时候ppt写的不一定多,主要是以自己说配合图来讲解,所以如果有了逐字稿,在多次练习后基本是可以做到不短片,不漏核心内容的。
再一个是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明确的技术点,你非常确信,评委和你争论时,注意措辞和技巧,适当给评委台阶,前提是你能把这个技术原理解释的非常非常深入和细节,如果你不确信或者说不明白时,可以选择虚心反问或者认怂然后台下交流的方式来避免尴尬,前提是也要答出自己的一定思路,然后再补充上一个想交流的态度。这样好处是一来,确实答不对,但是你答出了自己的思路,而来让评委之后也不要瞎问你他自己不会的问题,因为有的评委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瞎问你的,那么下次他再问你的时候就会掂量一下自己到底会不会了,当然这个方法慎用……
如果你的答辩非常有理有据,逻辑清楚,讲解的难点让人明白又觉得有技术难度,一般评委则会转为问你一些非技术问题,比如你带几个人,管理能力如何?跨部门协作或者说你的项目数据,性能指标方面的,所以这些我认为可以当做备选(除了数据部分)其他部分不写到ppt里,评委问了,你就直接补上,评委不问,在最后的总结部分,自己说出来。
这里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15年,应该是2年前在新浪职级晋升的ppt吧,给大家一些启发。
(过一遍我之前的html的ppt)当时是在新浪评l3-b和l4-a的2份ppt。
然后我说一下评审标准:
 仔细分析下,其实一个公司对一个人才的评审机制还是不单纯只在技术层面的,你的贡献,你的技术深度广度,架构组织以及额外贡献,说白了就是超出预期的部分,都在评审标准之内。
知道一些评审的标准之后,再对应准备资料可能会更有一些优势,评审不是小事,有些公司一年一次机会还不是每个人都能轮上,基本属于上学时候答辩的重要程度了。
说完一般的评审标准,最后说一下评委的视角,通过几次参加公司内部评审,学习了和看到了一些提问技巧:
1,关注你个人在技术中的重要性。 2,关注你个人在业界的影响力,突出成就。 3,数据,指标,前端的话可能不像后端,那么性能方面的指标比如首屏,白屏时间,cdn的使用峰值,平均访问速度,bug率,数等都可以,团队人数,模块数,类数,方法数等。 4,是否有架构选型能力,说白了就是对比框架和创造框架的能力。 5,技术价值,为公司节约了什么,生成率还是开发效率还是带宽,还是服务器。 6,沟通还有组织带人的能力。 7,某一项领域的深入度。
ok,就职级评审的话题其实非常多,这里点到为止,后边看是否可以让芋头和叶俊星进行补充和分享吧。